襄阳务实发展 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
“建成支点,走在前列”,中央领导的重托。全省发展战略再升级:“两圈一带”战略丰富为“两圈两带”。明确要求,襄阳要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战略引擎作用。襄阳重在行动,以舍我其谁的精神,埋头苦干,务实发展,作出了积极探索。本报从今天起,推出“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观察”系列报道5篇,解码襄阳在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中的新作为。
“河这边”、“河那边”,襄阳人的口头禅。这里说的“河”,就是汉江。
在整个汉江流域,敢把汉江称为“河”的,只有襄阳。这是“汉晋以来,代为重镇”在襄阳人心中种下的中心城市梦的历史眷念。
“落实省委、省政府‘一主两副’战略,顺应人民期待,加快推进‘两个中心、四个襄阳’建设,把襄阳建成‘经济发达、文化繁荣、法治优良、功能完善、生态一流、人民幸?!暮航饔蛑行某鞘?。”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王君正向全市党员干部郑重提出。
埋头苦干把省委确定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,做大做强做实“产业襄阳”,为早日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支撑。
襄阳,埋头求索。
学中干,干中学,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,“灵魂的革命”静悄悄
是不是中心城市,要靠实力说话。
近年来,襄阳经济总量不断攀升。去年GDP突破2800亿元。今年1至8月,全市GDP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,占全省比重持续增加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14个月保持20%以上增速,地方财政收入连续8个月保持23%以上增速,增幅居全省第一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跑赢GDP增幅。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。
襄阳清醒。纵向比形势喜人,横向比形势逼人。离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的“三个三分之一”战略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水果湖布局。全力支持“两个中心、四个襄阳”建设,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。
省委、省政府领导嘱托。襄阳要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战略引擎作用,为湖北“建成支点,走在前列”作出更大贡献。
怎么干?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以抓铁有痕、踏石有印的作风,放手发展规模,努力提高质量,做大做强“产业襄阳”。
对照中央和省委领导系列讲话精神,学中干,干中学,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。深入开展以“践行宗旨,争做好干部”为主题的“假如我是服务对象”大讨论,加强理论武装。
围绕市委提出的抢抓“黄金十年”机遇与增强忧患意识、不唯GDP与不忘GDP、创新能力与责任意识、发展和为民等5个问题展开讨论,在党员干部中激起千层浪。
共识形成:发展不足、不充分、结构不优仍是襄阳当前主要矛盾。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,把突出特色、培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。
方法找到:通过转变领导方式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竞进提质,升级增效,加快产业发展上来。引导到追求更高质量、更好效益、更绿色的GDP上来。
身教重于言传,具体才能深入,从小事抓起,从严治党静悄悄
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,要靠干部作风保障。
去年9月12日,市委督查组突查南漳县九集镇,发现垃圾遍地,占道经营严重。镇领导承诺半年内解决。今年3月11日市委督查组再次突访,垃圾依旧。
九集镇党委压根没有想到,镇领导受到处分之外,承诺成空登在了本地媒体的头版头条,在全市党员干部思想中引起振动。
襄阳市转变领导方式:身教重于言传,从小事抓起。具体才能深入、具体才能落实。
襄阳外贸出口一度落后,市领导多次亲赴武汉铁路局、宁波港协商。
去年12月20日,襄阳至宁波港铁海联运班列开通,运费下降25%。今年1至7月,襄阳至宁波港铁海联运进出口运量超过了前两年总和。上半年,襄阳外贸出口增幅冲进全省三甲。
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是最有效的作风建设。支持改革者、鼓励探索者、褒奖成功者、帮助失误者、淘汰失职者、惩办腐败者。
在干事创业中培养和使用干部。不唯文凭重水平、不唯票数重实绩、不唯年龄重担当,让有德者有名、有能者有位、有绩者有功。
一批能干事、会干事、能干成事的干部被充实到市直部门担任负责人,115名软弱散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被调整。28名涉嫌违纪的党员干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
清风徐来,襄阳从严治党静悄悄。
经济运行质效好于预期,务实发展静悄悄
作风夯实了,办法也多了,各地出实招。
老河口向改革要红利,推进“区镇合一”,今年1至8月,4个区镇新引进项目70个,总投资376.4亿元;谷城致力发展循环经济,500公里铅酸蓄电池收回网络形成;襄阳高新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升级增效的产业突破方向,一批高、精、尖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上马;枣阳与金融机构合作,建立股权投资基金,50多家中小企业融资32.7亿元……
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竞进提质局面初成。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,5个县(市、区)冲进县域经济20强,7个县(市、区)全线进位。
市长别必雄说,转变领导方式是一把钥匙,开启的是务实发展的新风尚。一年多来,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,“产业襄阳”运行质效好于预期,发展方式转变进展明显。现在有活力、未来有潜力的局面初成。
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。1至8月,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06.8亿元,同比增长20.7%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68.9亿元,同比增长28.5%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64.5亿元,同比增长14.6%,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.7个百分点,但占全市比重下降。
农产品加工业异军突起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725.8亿元,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的比例达到1:2.4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一批好项目、大项目落户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819个,同比增加190个;142个省市重点项目118个开工,完成投资396.5亿元;新注册工业项目307个,实际到位资金696.3亿元;新建成工业项目105个,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。
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发酵。14个特色产业园区全面开工建设,6个特色产业集群成为省级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。襄阳还首次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城市、全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、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。
没有高调宣扬,没有急功近利,埋头发展的襄阳静悄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