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襄阳换新颜 “创卫”风来满眼春
曾经垃圾遍地的“三无”小区变得整洁美丽了,曾经杂乱无序的农贸市场整齐规范了,曾经四处乱扔的果皮纸屑没了踪影……9年来,在对“国家卫生城市”的执著追逐中,市委、市政府加大城建投入,改善城市基础设施,有效治理了“脏乱差”现象,城市规模不断拓展,城市面貌大为改观。古城襄阳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嬗变。
“三无”小区改造忙
3月24日,阳光明媚,在樊城区施营社区力特电机厂小区,60多岁的王爱生坐在院子里晒太阳。偌大的院子一尘不染,干净整洁的两个垃圾桶静静地立在远处的角落,新种下的一棵棵小树已冒出几片新芽,鸟儿们时不时落在枝头齐声欢唱。
这样的画面,已经多年未曾出现。上世纪90年代末,力特电机厂破产后,小区成为“三无”小区。由于长期无人管理,小区基础设施破败,“脏乱差”严重,居民对此意见很大。
2014年,为改善居住环境,市委、市政府将“三无”小区改造纳入两年行动计划,争取用两年时间,帮助城区510个老旧小区摘掉“脏乱差”。力特电机厂小区也纳入改造计划。樊城区政府与社区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,改造翻新小区基础设施,铺整小区路面,修整小区大门与围墙,逐楼、逐户打扫卫生,清运垃圾,维护小区清洁。小区居民也自发组织起来,处理自家门前杂物,小区面貌焕然一新?!叭蕖毙∏蔚谋澈?,是市委、市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、资金保障。市级财政负责筹集“以奖代补”资金;各城区、开发区财政部门设立“三无”小区整治专项资金,实行专款专用;市直单位负责对帮扶小区提供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支持。
各城区政府、开发区管委会定期上报“三无”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情况。市“三无”小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,对各城区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,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周进行通报。市政府相关领导每月对各自联系的城区、开发区“三无”小区整治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督办。
截至目前,我市共有325个“三无”小区完成全面改造。今年,我市又将有185个“三无”小区脱胎换骨。
农贸市场换新颜
3月21日早上8点,家住襄城区金园小区的刘忠林来到熙熙攘攘的檀溪湖农贸大市场。“今天是周末,儿子、儿媳妇要回来吃饭,我得买点好菜?!绷踔伊衷诮鹪靶∏×怂奈迥辏负趺刻於家教聪┟炒笫谐÷虿?。市场这两年的变化,他是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?!拔颐侨胰硕及杂悖郧懊看卫绰蛴?,站都没地方站,也不愿意多待?!绷踔伊炙?,改造前檀溪湖农贸大市场污水横流,腥臭漫天,各种活鱼、死鱼随意扔在地面。每次来买菜,刘忠林都把它当作一项艰巨“任务”来完成。
从2012年底开始,《襄阳市市区菜市场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规范我市农贸市场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,给规范与发展我市农贸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指导。
此后,我市各大农贸市场全面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,细化了农贸市场的管理与运营标准,各大农贸市场根据政策标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。市区新建、改建的菜市场,市、区财政和市场主体按照3:4:3的比例给予资金补贴,对已动工改造的菜市场,市财政先期预拨10万元补贴资金,区财政配套预拨补贴资金。改造期间,市商务局联合城管部门为商贩提供临时卖菜点。
截至目前,襄城区檀溪湖农贸大市场、仲宣楼菜市场,樊城区七里桥、云集菜市场,高新区富康菜市场等45家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。改造后的菜市场变得整洁、规范,菜贩乐了,市民笑了?!跋衷冢野崖虿说背缮⒉降囊徊糠?,是一种享受?!绷踔伊炙?,如今市场环境变了,一些配套措施也先后实施:配备专职保洁人员,增设宣传栏和公示栏,公示经营者证照、违法违章记录、消费者投诉电话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、农副产品的抽检结果等一系列信息,让市民们明白消费,放心回家。
餐饮小店齐升级
2013年8月,《襄阳市区小餐饮整规标准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正式出台。《标准》对小餐饮布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规定。为了更好地调动小餐饮业主的整规积极性,市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,对市区小餐饮店实行“以奖代补”,整改达标、提档升级的小餐饮店可按标准享受资金奖励。
当月,在高新区车城大道开面馆的业主杨晓峰投入3万元对面馆进行了改造。面馆的经营场所、厨房操作间被翻修一新,厨房与店面整体隔开,并配备了全新的碗筷消毒柜,添置了垃圾桶。
经过食药监部门评定,杨晓峰的面馆各项经营条件达到小餐饮整顿规范奖补标准。2013年10月25日,杨晓峰来到市区首批小餐饮整规奖补资金高新区发放仪式现场,领取了9000元补助金。
如今,一批批改造升级的小餐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。截至目前,我市共评选出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道10条,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51家,早餐工程示范店和小餐饮样板店131家、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6家。一家家精致美观的餐饮点,一条条洁净美观的小吃街,极大地满足了襄阳人的舌尖,更成为襄阳展现自身饮食文化的一张张“名片”。
市容市貌展新姿
精心美化亮化城市是提质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,市委、市政府先后加大投入,城市建设项目呈跨越式增加。2011年至2013年,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投入累计达到449.9亿元,年均增长124.8%,一大批路网建设和改造、亮化、街景整治等重点工程和民生保障项目得以完成。
2013年,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工程深入推进。襄南大道长虹路综合整治如期完成;新建改造4处公园、6处游园,配套建设45条道路绿化,新增绿地面积110万平方米;启动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建设项目14个;改造背街小巷5万平方米;完成市区积水点管网改造15.7公里;完成5个停车场、10个道路及社区路灯安装项目、15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。
充分发挥“一江碧水穿城过,十里青山半入城”的生态山水资源优势,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。深入实施“蓝天碧水”工程,强力推进市区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和异地搬迁改造,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,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连续3年保持在310天以上,噪声环境符合功能区划要求,汉江干流襄阳段水质保持在二类,饮用水源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%。强力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,全面启动“九水润城”工程,3年来新建、改造了一批公园绿地、绿道150公里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.48%,打造了“紫薇大道”等特色园林景观道路6条,建成了生态园林小区32个,极大提升了城市生态文化内涵和品质。
8年琢玉成器,一朝花开满园。盛誉之下,襄阳并未止步。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城更靓,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后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。
市民点赞“创卫”
樊城区立业路社区居民金文亮:
老百姓看“创卫”,看得是实实在在的变化。早上,我喜欢到人民路一家面馆过早。改造之前这家面馆没有垃圾桶,地上到处扔的都是卫生纸。面馆门口还放了一个潲水桶,赶上夏天,成群的苍蝇围在潲水桶旁边嗡嗡叫??吹秸庥衷嘤致业牡昝妫倚睦镏狈膏止?,但又很无奈,因为整条路上的早餐店,几乎都是这个样子。
2013年,那家面馆进行了改造。店里添置了垃圾桶、消毒柜、灭蝇灯,地面、墙面铺上了漂亮整洁的瓷砖。听说这家店还评上了餐饮示范店。受这家店的影响,其他餐饮店也进行了改造。
今年春节,我特意带外地来的朋友到这几家餐饮示范店吃牛肉面,他们都说:“襄阳的牛肉面好吃,餐饮店的卫生环境也很好!”
襄城区顺安山社区居民曾长旺:
我对“创卫”的印象,来自“三无”小区改造。就拿我住的八街坊锦绣园小区来说,以前这里的环境实在是差。楼道没有照明灯,楼下是堆积如山的垃圾,还有居民把花坛开垦成菜园。
如今经过整治,小区完全变了一个样儿。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,变成了休闲健身区。一到晚上,院子的老人、小孩都在那儿健身。小区的楼道灯亮了,堆积如山的垃圾不见了,社区还添置了一批垃圾桶。
高新区居民王静:
作为家庭主妇,我对菜市场的变化感受很深。以前菜市场遍地都是烂菜叶,鸡鸭这类的家禽现场宰杀,有时候我觉得空气中都有一股家禽味儿。卖鱼的摊位到处都是污水,内脏、鱼鳞直接丢在地上。
如今菜场改造得像超市一样。各个摊位的蔬菜瓜果摆放整齐,旁边还配备了密闭式垃圾容器。不要的烂菜叶直接丢进垃圾容器。家禽区增加了隔离设施,店主把挑选好的家禽拿到宰杀间进行宰杀。(